現代飲用水消毒起始于1897年英國在管網中使用漂白液控制傷寒,至1902年比利時水廠使用漂白粉連續消毒,標志著氯消毒開始成為飲用水的常規處理工藝。20世紀初為滅活水中病原體出現了臭氧、紫外線消毒工藝,20世紀 中期為消除酚味和嗅味先后出現了氯胺、二氧化氯消毒工藝,20世紀70年代至今 ,為控制氯消毒副產物,除了應用二氧化氯、紫外、臭氧等替代消毒技術外,還采用了不同的組合消毒方式。當前,氯消毒依然是我國應用*廣泛的消毒工藝。
在氯消毒工藝中,氯氣(液氯)和次氯酸鹽(尤其是次氯酸鈉)是*主要的消毒劑。我國飲用水消毒工藝應用經歷了3個不同的階段: 第I階段,20世紀70年代之前以液氯消毒為主。隨著我國氯堿工業的發展,液氯消毒因其消毒效果好,技術成熟、使用方便、綜合成本低,操作管理較簡單等優點,在我國水廠應用*為廣泛。
第Ⅱ階段,20世紀70年代~2010年,消毒工藝呈多元化發展。自從20世紀70 年代發現氯消毒產生有“三致”作用的消毒副產物后,為控制氯消毒副產物對飲用水水質的影響,對替代消毒劑和消毒工藝進行了大量的探索,二氧化氯、臭氧、 紫外線等消毒技術及應用得到了較快的發展,其中二氧化氯作為新型消毒劑,因其具有廣譜殺菌效力,且不易產生三鹵甲烷等有機副產物等優勢,得到大力推廣,我國《城市供水行業2000年技術進步發展規劃》將二氧化氯納入替代消毒劑之列。臭氧和紫外消毒技術,具有比含氯消毒劑更好的消毒效果,很短接觸時間即 可達到滅菌目的,雖然沒有持續消毒能力,但通過組合消毒工藝得以推廣應用。根據統計,2009年我國城鎮水廠采用液氯、二氧化氯、次氯酸鈉、氯胺、臭氧、紫外、氯-二氧化氯聯合消毒、無消毒技術比例依次為57.48%、32.8%、1.66%、0.6%、0.07%、0.04%、0.14%、7.2%,雖然液氯仍為應用*多的消毒劑,但是二氧化氯消毒在我國中小水廠得到了大量應用,成為除液氯外應用*為廣泛的消毒劑,同時其他消毒方式也得到研究和應用。
第Ⅲ階段,2010年開始,消毒應用出現向次氯酸鈉集中的趨勢。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,原先處于城市邊緣或郊區的水廠逐步成為城市的中心,液氯作為易揮發、易擴散、高毒性的化學品,運輸和儲存中的安全問題凸顯,我國2009年頒布的《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》GB 18218—2009(現已被GB 18218—2018 替代)規定,液氯儲存量達到5 t就構成重大危險源。同時,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召開也促進了消毒方式的轉變。由于次氯酸鈉與液氯具有相同的消毒機理和效果,各地水廠紛紛采用次氯酸鈉替代液氯消毒。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科學技術委員會(以下簡稱“中國水協科委”)2022年對11省(直轄市)192 座水廠進行調研發現,按照不同消毒方式水廠個數的占比,次氯酸鈉成品64.04% 、次氯酸鈉發生器17.71%,液氯9.90%,臭氧0.01%,二氧化氯與氯混合發生器5.73%, 純二氧化氯發生器2.60%。可以看出消毒劑的應用在近10余年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,從2010年到2022年,*常用的消毒劑已由液氯變為次氯酸鈉,其中現場制備發生器主要集中在中小規模水廠應用。
綜上所述,我國消毒工藝應用既受消毒技術發展的影響,同時也因國情具有自身的特點。